文/ 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课题调研组
为促进公司加快市场化进程,尽快建立现代公司制度,江苏省建筑公司从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由政府和主管部门主导,开始推行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到本世纪初江苏省绝大多数乡镇集体公司、省市县的国有公司基本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公司改制后,又陆续进行了股权结构再优化。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和股权结构优化,极大地激发了江苏省建筑公司的活力,公司决策层和经营层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龙头骨干公司,为江苏省建筑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前,国家新一轮改革即将全面深化,各种发展机遇蓄势待发。在新一轮深化改革中,建筑业作为江苏省的支柱产业,如何加快深化改革,继续保持健康持续发展,是摆在全行业和广大建筑公司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专门成立了课题调研组,由协会会长高学斌担任组长,秘书长贺志良、副秘书长蔡杰担任副组长,行业发展部主任伏祥乾,信息传媒部主任孙振意等担任课题调研组成员。从2014 年7 月开始,课题调研组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江苏省建筑公司股权机制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一是在南京、常州、无锡、南通、扬州、泰州、连云港等地选取了20 多家具有代表性的公司进行访谈式调研;二是向扬州市建筑行业协会、海安建筑业协会等部分市县建筑业协会作了一些面上了解;三是对公司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公司不同层面人员的想法和心声;四是课题调研组深入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形成基本情况、问题和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股权的内涵及江苏省建筑公司股权改制情况
我国《公司法》规定:&濒诲辩耻辞;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重大事项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谤诲辩耻辞;实际上,股权即为股东的权利,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各出资人将其财产出资组成公司,形成公司财产权之后,再从公司获得人身和财产权益的一种综合性权利。股权因公司设立时出资,或因公司增资时入股,或因股权受让,或因受赠,或因共有财产分割和遗产继承时继受,或因股票等证券市场交易而取得。
自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建筑公司开始推行产权制度改革。由于当时江苏省建筑公司所有制性质大多数为乡镇集体公司、县市或省属国有公司,所以改制工作在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按照建立现代公司制度要求,以国有和集体控股的公司为重点,以“谁投资谁所有,谁创业谁受益”和“政府同意、公司愿意、职工满意”为量化原则,开始推行公司改制工作。改制工作由于政策灵活、分步实施,工作开展比较顺利改得也比较彻底。原来的集体公司和国有公司超过90%都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是股份有限公司。总的说来,江苏省建筑公司改制后股权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大致分以下几种情况:
二、公司改制后发展状况及当前股权机制面临的新问题
公司改制后,公司的活力和发展动力得到极大提升,决策层、经营层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激发,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公司经营规模得到快速发展,公司市场开拓显著拓宽,公司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从全面推行国有建筑公司产权制度改革的1998 年算起,经过“十五”、“十一五”两个五年发展,到2013 年,江苏省建筑业改制后发生了显著变化。
公司经营规模呈现几何式增长。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98 年为1220 亿元,2005 年为4636 亿元,2010 年为12930 亿元,2013 年为23182 亿元。建筑业产值规模和情况如下图所示:
其中产值超亿元的公司数量,1998 年为200 家,2005年为893 家,2010 年为2269 家。其中2010 年建筑产值超10 亿元的公司为207 家,超过1998 年超亿元的公司总数,建筑产值超100 亿元的公司达到了15 家。2013年全省产值超亿元公司3350 家,50~100 亿元公司42 家,超100 亿元公司27 家。15 年时间,江苏省建筑业总产值增长幅度达到了1800%,建筑业产值超亿元的公司数量增加幅度达到了1575%。
公司市场开拓呈现外向型发展。1998 年时,江苏省建筑公司的外省经营市场主要为北京、上海、大庆、新疆,外经创汇8000 多万美元。2005 年,江苏省建筑公司经营市场除了拥有北京、上海、天津等重点市场,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市场发展较快,外经营业额达到了32 亿美元。2010 年,江苏省已经形成京津冀、沪浙皖、东三省、晋鲁豫、陕鄂渝、粤闽琼等六大集约市场,在境外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境外营业额50 亿美元。2013 年,省外完成产值9260.11 亿元,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2.60 亿美元。2013 年省外市场分布情况如右图所示:
公司人才资源得到快速提升。自江苏省建筑业实施人才战略以来,尤其是1998 年之后,公司的人才资源得到大幅提升。1998 年还没有实行执业注册管理制度,据统计当时全省一二级项目经理有2 万多人。2005 年一二级建造师为32720 人、技经人员总数达54 万人。2010 年一二级注册建造师达到了79300 人,关键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率为80%。2013 年江苏省一二级注册建造师数量达到了195560 人,关键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率超过90%。
另外,公司在资产积累、工程质量、多元经营、科技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绩,建筑业成为江苏省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和优势产业。如今随着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和社会经济、科技、人才等资源不断发展,江苏省建筑公司的体制、机制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公司的股权结构暴露出的矛盾,使大型公司在向百亿、千亿级公司跨越发展遇到瓶颈方面开始显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公司股权设置分散,不利于公司决策。苏北、苏中不少乡镇集体公司改制时,股权采取了内部募股方式,股权相对比较分散。股权的过度分散导致两大后果:一是经营层股份额度低,导致董事会决策的效率和权威性下降,严重影响了公司生产经营;二是经营层不敢进行根本性内部机制变革和严格的管理。尽管变革对整个公司有利,但因为可能被某些员工反对,公司领导基于换届时投票支持度考量难以作权衡取舍。据我们调研时了解,苏北某一级建筑公司近几年发展倒退严重,人心涣散。究其原因,其公司董事长股份不到10%,其他副总股份与其相当。但每个副总自己都有一个二级资质公司,他们的工作重点放在了二级资质公司上了,导致一级公司的生产经营受到了极大影响。董事长因股份小,在公司重大决策上缺乏权威性。
2.一些公司股权过于集中,不利于持续发展。不少公司的股权结构简单,一股独大,甚至有的是完全家族制,这种情况在苏南、苏中、苏北都比较普遍。这种股权的集中持有在公司起步阶段保证了公司的生存和高效发展,但公司做到一定规模时,特别是人才的引进、骨干的成长,由于股权过度集中就难以给后来者以股权的激励,也容易造成公司内部股东与非股东员工之间的隔阂,既不利于吸引人才、凝聚骨干,又难以形成开放、聚合的公司文化。并且这类公司虽然有利于迅速决策,但决策水平完全取决于个人能力,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公司的持续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3.一些公司持股人和持股比例固化。不少公司从改制以后,持股人和持股比例基本没有变化。公司发展壮大了,新的优秀人才不能进入股东行列,经营管理出现断层。众所周知,现代公司的目标是追求效益最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最基础的因素就是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公司持股人和持股比例固化,员工都是打工者,核心员工的价值得不到很好体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4.一些公司面临新老接替问题。公司领导接班是公司延续发展的需要。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一个精神中心,尤其是集体或国有公司改制而来的公司,董事长带着一批人摸爬滚打创业发展,成为这个公司的核心人物,已在公司的方方面面打下深刻的烙印。但随着董事长年龄的增大、精力的下降,公司面临着新老接班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公司很容易产生精神真空和管理真空。
叁、股权机制改革应避免进入几个误区
从过去的历史来看,一个公司的生存、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公司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过程。公司在股权机制上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矛盾,说明当前公司股权机制改革势在必行,而且时间紧迫。股权改革能有效解决高层人员激励不足的问题,有助于吸引并稳定高级人才队伍,有助于减少内耗、降低公司管理成本,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依法治企机制,打造百年公司。在股权机制改革中应避免进入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一股独大。从公司治理和运行角度看,股权过分集中,往往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建设难以有效推进。同时,对以&濒诲辩耻辞;人本经营&谤诲辩耻辞;为特点的公司来说,&濒诲辩耻辞;一股独大&谤诲辩耻辞;本质上是对其他经营层和骨干的利益侵害,这往往会挫伤其积极性。我们在调研时也发现,一些公司改制后&濒诲辩耻辞;一股独大&谤诲辩耻辞;,结果导致公司骨干人才流失严重,新引进人才缺乏归属感。
误区二:股权平均。在改制中搞股权平均主义,片面追求改制过程中的&濒诲辩耻辞;稳定&谤诲辩耻辞;,这样做其实有违股权设置本意。股权设置实质上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董事会的权威性与决策效率,二是经营层和骨干的激励问题。股权平均,实际上大大削弱了董事会的决策权威性,经营层积极性也大大降低。我们在调研时,发现一些单位由于股权平均时常出现经营层滥用职权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情况。
误区叁:股权设置对人不对岗。某些情况下,按人设股有其合理性,比如骨干人才引进时,但更多时候这种股权设置缺乏客观依据。标准不统一,一人一个样,容易导致不公平,人情股也难以避免。股权设置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分配标准的设置,给潜在优秀骨干和员工一种自身发展的动力参照,而按岗设股一定程度上就提供了这种参照。
四、对公司股权机制改革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改制是利益的调整,同时改制也是一项增强公司凝聚力工程。公司内部各个层面对股权机制改革又持有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利益诉求。所以把握好公司股权机制改革的目的,掌握好改革的度,既能有效激励优秀骨干和员工,又能使公司发展与股东收益、员工幸福处于一个和谐的关系。唯有如此,公司才能保持长久、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这也是公司股权改制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为此对于江苏省建筑公司在新一轮股权机制改革,调研课题组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1.通过股权机制改革,合理优化股权结构。对国有或集体公司改制而来的建筑公司而言,股权设置优化应达到三大目的:一是改变经营层、骨干层和员工层的股权结构;二是提高有较强公司经营能力的经营者个人的股权比例;三是提升董事会的权威性和决策效率;对新生的民营建筑公司而言,股权设置优化主要是要达到吸引人才、激励骨干,以灵活的用人机制凝聚人力资源,促进公司做大做强。课题调研组认为:股权机制改革时,对股权相对分散的公司,可采用经营者或经营层优先受让等办法适当增加集中度,提升决策效率和权威性;对股权过度集中的公司,可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吸收公司经营层高管、子分公司负责人持股,提高经营层积极性。
2.建立符合公司发展实际的股权流转机制。新《公司法》强调公司和股东自治原则,这就为公司制订一套既符合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又符合公司法的出资人进退机制和股权管理办法提供了法律保障。江苏省建筑公司当中南通四建集团的股权流转做得最早,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公司通过建立股权流转机制,让股权始终掌握在公司在职在岗的经营、管理、技术骨干手中,为优秀员工创造了上升渠道,公司保持了旺盛生命力。课题调研组认为尤其是原集体、国有改制而来的公司,要通过修订公司章程,增加股东有序进出、股权有序流转的内容。股东因退休、职务变更、离开公司、身体状况等情况,不应再享受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要通过适当溢价逐步退出股权。
3.建立多元持股机构,构筑持续发展平台。随着业务规模的发展,江苏省许多公司已经从单一业务主体发展为多元业务主体的母、子公司或多分支机构的集团化发展格局。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多元持股结构,对于公司有效整合并吸聚更多资源,理顺母、子公司架构关系、构建员工事业发展平台十分重要。课题调研组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母、子公司相互定位的不同,在母公司对子公司的产权关系上采用控股、参股等不同的持股方式;二是恰当处理子公司经营层、骨干的股份激励问题,例如:可采取子公司有关自然人兼持母、子公司股份的做法;可采取母公司中层干部和骨干在子公司持股,提高母公司中层干部和骨干的积极性。这样,既拓宽了事业发展平台,又紧密了母、子公司架构,形成了比较密切的母、子公司权利与责任体制。
4.建立融资平台,让公司中层干部和骨干人才享受分红。《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股东不能超过50人,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为200 人以下。原《公司法》中规定公司可设职工持股会,新公司法对职工持股会作了新要求,原来有职工持股会的继续保留,原来没有的不能增加。对于公司而言,股东和股权的变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股东和股权的变动可以让公司保持活力,另一方面这种变动每一次都带来工商注册登记、股东个税缴纳等一系列问题。但是通过建立融资平台,让公司中层干部和骨干享受固定收益分红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课题调研组在调研时发现,有不少公司采取这种方式,建立机械租赁融资平台、小额项目资金融资平台等等,分红采取固定收益方式,从10%耀25%不等。职工离开公司,当年不享受分红权利,职工也很乐于接受,而且操作简单。
5.实施项目股份制,提高公司一线管理人员积极性。江苏省建筑公司当中南通二建集团实施项目股份制,取得显著成效。课题调研组认为这种模式完全可以复制加以应用。公司可以将股份制引入项目管理,实现项目目标成本的有效控制和项目效益的显著提升。实施项目股份制或在项目部模拟投股,根据职务、责任、能力确定个人持股额。项目竣工后,如盈利,则按股份进行分红,完不成利润按股份承担风险责任。这样可以很好的调动项目经理及管理骨干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项目管理团队在抓好项目质量、进度、安全管理的同时,加强对成本的控制,提高项目效益。
总而言之,公司股权机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固定模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股权机制改革需要广大建筑公司拥有敢破敢立的胆识和有进有退、有舍有取的胸怀,需要公司一把手拥有高瞻远瞩、不断审视优化公司股权结构的战略眼光,更需要广大建筑公司抢抓机遇、先人一步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