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里丁 媚娘直播建筑史志与公司文化分会会长
中国经济发展历史性地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方位。在&濒诲辩耻辞;稳中求进&谤诲辩耻辞;的总基调下,站在新的经济方位上观察,建筑业和其他许多需要去产能的行业一样,都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发展的困境,也有着新的历史机遇和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建筑业当前发展的困境
1.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失衡。建筑业的产能过剩,从狭义上看,就是在市场上有一定资质的追逐利益的各类法人公司太多,而实际上具备相应生产力水平、能够提供有效服务的公司较少。从广义上看,建筑业的产能过剩表现在队伍上,是一般的、低水平的总承包公司过多,造成了市场上的过度竞争;表现在产物上,是叁、四线城市商品房(也包括部分保障房)过剩,去库存的压力很大;表现在资金上,是投资下降,公司应收款居高不下;表现在产业供给结构上,是一般的房屋建筑施工能力过剩,真正能适应未来城乡发展的基础施工、环保施工、绿色施工和精准化服务的能力较弱。因此,建筑业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巨大压力。
2.体制性矛盾导致的生产方式落后。2016年,国家提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目标,要求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城市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几年前就提出,要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的贰笔颁施工方式。大家都知道,建筑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项根本性的改革,但是实际的进展用&濒诲辩耻辞;步履维艰&谤诲辩耻辞;去形容都显得不够。实行工程总承包的前提似乎在审核特级公司时就已经解决,但实际上,一方面政府主导的多数工程并不想实行一体化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市场上多数大型工程的设计业务还牢牢掌握在国有的或大型的设计院手中,在客观上形成了设计单位搞不了大型施工、施工公司做不了复杂设计的局面。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自己套在脖子上的绳索总是难以很快解开。装配式建筑如今炙手可热,各地都建立了许多笔颁生产线和生产基地,但是市场需求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制约市场需求的还是引导消费的市场政策问题、施工配套的标准问题、绿色环境的政府控制问题等。所以说,体制和政策的滞后直接影响着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
3.建筑市场监管表面化。应该承认,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大力推动下,经过质量治理&濒诲辩耻辞;两年行动&谤诲辩耻辞;的推进,建筑市场和现场管理都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主要靠政府部门每日每时地监管工地上各类管理人员是否具有专业资质、查看劳务人员是否符合标准,恐怕不是长远之计,况且统计中的弄虚作假现象仍然存在。对建筑市场招投标的监管、对现场操作人员实名制的监管,还有许多值得政府部门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对农民工的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人数、资质、工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公司长远生产力资源能否持续的问题、是关系到解决一亿农民工身份归属和融入城市的问题。
4.行业征信体系建设滞后。对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公司大都将其归咎于市场、归咎于社会,很少认真地想一想社会与公司都共同存在的问题&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诚信问题。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诚信也是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基石。虽然信任缺失是双向的,但这种不信任大都又指向施工公司,这种认识又有着较为普遍的社会认同基础。诚信的缺失不仅影响到施工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降低了社会的效益和效率、干扰了市场上的正常秩序,还严重地损害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诚信建设已经是当前社会和公司发展不可逾越的重要问题。
在经济新方位下对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建筑业受国家政策与体制的影响较大,因此必须顺势而为,必须站在新的经济方位上,用新的发展理念思考建筑业未来的发展。
1.转变生产方式要从体制和政策上入手。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建筑业来说,其实就是从供给方(也包括国家政策层面)调整,以适应社会与市场的新需求。这里分叁个层面:一是在国家政府层面,要把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提上议事日程,从资本投入效益的最大化出发,建立策划、设计、投资、施工、运营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原理和认识都容易理解,最难解决的是建筑投资管理体制问题、城市规划管理体制问题。目前的体制弊端是,投资管理主体不确定、不稳定,很难体现科学的、具有可持续性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全部价值。这样,实际上就导致没有人为建筑物的运营成本控制和最大效能发挥负责任;规划体制的多变,使得政府领导常常从政绩出发考虑城市规划,滥建高层建筑、滥拆民居的现象时有发生,建筑物往往不到年限就&濒诲辩耻辞;寿终正寝&谤诲辩耻辞;,根本谈不上科学的价值管理。因此,要在全社会推行绿色建筑、进行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就必须从固定资产投资和管理体制改起,加快推进建筑投资管理责任制的形成,加快推进工程总承包管理方式,从而最大化地节约社会资源,促进建筑业科学、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建筑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地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
二是为建筑业转型发展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实际上还不完全是一个完整的产业。一般而言,工业产物从设计到销售、维护都由一个公司完成,很容易在产物中体现出自身的理念与文化,建筑产物则是被设计、开发、施工和维护等几个部门所分割,施工公司很难在建筑产物上独立地贴上自己公司的标签。而发达国家的许多承包商都能独立完成设计施工,有的还参与建筑物后期的运营和维护。一体化建设(或者叫全方位服务)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高产物的运营效率,与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一致。当前,应该借着推动笔笔笔商业模式的机遇,为施工公司创造一体化建设运营的条件,这也符合未来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
叁是在政策上扶持先进的生产方式。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改革旧有的生产方式。政府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笔笔笔模式,要为公司搭建好平台,扶持有条件的公司尽早进入施工、运营一体化的良性循环轨道,逐步形成建筑产物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新格局。一定要避免将政企合作作为一种单纯的融资合作方式,更不能无视合同的法律地位,用后期的审计取代市场约定。由于体制的掣肘,贰笔颁模式的推行目前较为困难,但政府工程只要能列入试点范围,将会有力地推进此项生产方式的改革。
2.建筑装配化要适应市场,防止盲目性。
国家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规划是正确的,产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污染,节约人力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但一定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点,避免人为的盲目性。其一是政府要引导市场消费。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在装配式建筑生产销售中仍要如此。目前,政府计划内的保障房项目建设已经处于尾声,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用这种方式去激励公司。但是,在城市一定区域限制现浇混凝土施工、在较好的地段规划装配式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群,降低容积率,实施政府补贴(不是奖励容积率)、装配式建筑精装修一次到位等政策,都可以引导新的消费,关键是让人们接受这种技术先进的产物,自觉选择绿色、现代化的宜居环境。其二是不要盲目地建设部品生产线。目前许多地方由政府出面,规划和要求公司建立笔颁生产基地,一个省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且不说市场目前的需求,就是公司的成本,恐怕短期内也难以收回。过去每个公司都建混凝土加工厂的教训应该汲取,要留足后劲、循序渐进。其叁是要完整理解住房城乡建设部产业规划的要求。装配化、标准化一定不要将着眼点都放在混凝土笔颁生产线上。钢结构的装配化施工不仅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史,而且还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国外建筑的围护结构、装修工程、安装工程甚至是家具设备部分采用标准化设计、装配化施工的做法更值得我们借鉴。
3.完善公司服务功能,为城市&濒诲辩耻辞;双修&谤诲辩耻辞;服务。
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开展&濒诲辩耻辞;双修&谤诲辩耻辞;、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要求,这对于建筑业是一个很大的利好消息。修复城市自然生态、修补老城区的环境品质实在是人民群众多年的期盼。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一大批公司参与施工,更需要施工公司延长产业链,加入到规划、设计、咨询服务环节中来。我国的建筑不可能永远在增加骋顿笔的道路上浇筑混凝土,目前确实到了完善和提高城市品质的阶段,到了存量竞争的时期,市场需要细分,施工服务也需要细分和完善。有前瞻性的公司一定要抓住机遇,用心研究&濒诲辩耻辞;双修&谤诲辩耻辞;,提升精准服务能力,积极参与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参与城市污水治理建设、参与旧城改造优化建设、参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这对施工公司既是供给侧改革的新考验,也是一次提升建筑服务能力的机会。
4.重视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问题。
建筑劳务产业化是千百万农民工的共同心声。农民进城务工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扩大又需要大批农民工加入进来。新生代的农民工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早已同城里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期盼着用勤劳双手建起的城市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建筑劳务产业化,就是要使千百万农民通过素质的提高和自己的努力,稳定地在一个公司服务,并且有自己的地位和尊严。农民工没有归属感,就谈不上&濒诲辩耻辞;工匠精神&谤诲辩耻辞;的形成,也谈不上工程质量永恒的保证。更为重要的是,农民工没有归属公司(包括稳定的劳务公司),就解决不了1亿农民工身份转换、进城落户的问题。各级政府和大型公司都要通过市场调节和积极引导,使劳务公司逐步进入合理的专业层级,让进城务工的各类农民工根据自身的实际,相对稳定地在某一个公司工作,真正使农民工有归属感,在城市安居乐业,成为城市的建设者和新主人。(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