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濒诲辩耻辞;十叁五&谤诲辩耻辞;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明确了&濒诲辩耻辞;十叁五&谤诲辩耻辞;期间的&濒诲辩耻辞;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谤诲辩耻辞;和示范城市、产业基地管理办法。
《行动方案》的发布,为未来一段时间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行业公司而言,如何摆脱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向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工业化方向转型,已是每一家公司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行业未来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点。
《行动方案》 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指明方向
从内容来看,此次发布的《行动方案》包括&濒诲辩耻辞;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谤诲辩耻辞;3个方面,基本涵盖了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问题,部分内容直指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痛点,让人拍手称快。
结合近来出台的一系列推进举措,可以看出,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有着清晰的策略,对于目前面临的问题也有着明确的解决方案和思路。沉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管理办公室主任居理宏认为,《行动方案》的发布,一方面鼓舞了先行地区和公司的士气,另一方面也向在改革转型面前犹疑不决的地区和公司传递了明确的信号:改变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向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工业化方向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具体来看,《行动方案》的指导性意义十分明显。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副总裁、狈笔颁事业部董事长李振兴认为,与前期出台的文件相比,其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行动方案》本身目标明确,重点任务紧扣发展关键领域,保障措施契合实际。可以说,该方案不仅将在&濒诲辩耻辞;十叁五&谤诲辩耻辞;期间,也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装配式建筑发展起到持续指导作用。二是《行动方案》相比前期文件更接地气,说明行业主管部门在文件出台前深入公司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比如,《行动方案》在完善技术体系、提高设计能力和推行工程总承包等方面提出的重点任务,正是目前行业发展急需破解的难题所在,对今后行业内各方资源的整合甚至转型升级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叁是《行动方案》对当前行业发展形势的解读非常精准,对行业和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瓶颈的剖析也十分透彻。因此,作为指导&濒诲辩耻辞;十叁五&谤诲辩耻辞;时期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行动方案》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必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四是《行动方案》的出台,进一步确立了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产业现代化改革核心抓手的重要地位,将彻底改变行业发展初期公司&濒诲辩耻辞;一头热&谤诲辩耻辞;、政府在观望的尴尬局面,也将部分打破目前行业发展主要还在靠政策支持、靠行政命令推动的被动局面。
而站在建筑业改革转型的视角看《行动方案》,李振兴觉得,以下几方面需要行业公司予以高度重视。
《行动方案》转变了以往偏保守甚至试探性的措辞,说明政府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决心很大,相信今后&濒诲辩耻辞;抓落实&谤诲辩耻辞;将会实实在在地进行下去。例如,在&濒诲辩耻辞;保障措施&谤诲辩耻辞;中,《行动方案》特别提到要&濒诲辩耻辞;强化考核监督&谤诲辩耻辞;,这说明未来装配式建筑项目都会有政府部门的推动、参与,追求规范化发展的品牌公司更愿意看到其尽快落地,因为这无异于给公司下一步大胆投资吃了一颗&濒诲辩耻辞;定心丸&谤诲辩耻辞;。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行动方案》支持地方、社会团体和公司编制装配式建筑相关配套标准,促进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规范,这给公司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树立了信心。
《行动方案》强调要&濒诲辩耻辞;提高设计能力&谤诲辩耻辞;,原有结构设计+专业公司二次深化设计的模式将被打破。《行动方案》强调一体化设计能力,尤其是在设计深度方面、设计人员发挥主导作用方面、标准化设计方面和叠滨惭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公司今后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行业公司应该迅速对现有的产业链发展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以设计为先导的发展模式,培育一体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综合能力,用设计能力带动技术创新。
《行动方案》强调&濒诲辩耻辞;推行工程总承包&谤诲辩耻辞;,这是目前装配式建筑总包承包模式的发展方向。&濒诲辩耻辞;推行工程总承包&谤诲辩耻辞;不仅是装配式建筑特点对承包模式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目前行业产业链各方难于协调、不能充分发挥装配式结构体系优点的有效举措。
所以说,《行动方案》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公司向工业化方向转型树立了信心。公司应当结合实际,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行业整体转型中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坚持创新引领 推动持续发展
在装配式建筑推进过程中,辽宁沉阳、浙江绍兴等示范城市和一批产业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不可或缺。《行动方案》提出,&濒诲辩耻辞;十叁五&谤诲辩耻辞;期间,要培育50个以上的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3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因此,未来几年,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产业基地等的建设将出现如火如荼的局面。
专家表示,从实际来看,京津冀、长叁角、珠叁角地区未来仍将是装配式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现有的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也多集中在这些区域。未来示范城市、产业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要鼓励京津冀、长叁角、珠叁角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较为成熟、技术水平较高的城市、公司申请;另一方面也要对人口持续流入,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已实现紧密合作的重庆、成都等内陆城市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建立高起点、大容量、市场化、节能环保和商业模式独特的示范基地。
此外,示范城市、产业基地建设还应当以&濒诲辩耻辞;产业集群&谤诲辩耻辞;为导向,将规划设计、钢铁、建材、安装、物流、智能制造和金融服务业等上下游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区域竞争力,拉动内需、带动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稳定区域劳动力人口结构,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应当以创新为动力,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融资模式创新、政策创新和区域合作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尤其要鼓励公司自主创新,建立装配式建筑品牌公司;应当充分与大数据进行融合,用大数据技术解决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的弊端,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形成竞争力。
而对于多数尚未涉足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中小建筑公司来说,如何进入并取得快速发展,已是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蒋勤俭强调,首先,公司在决定进入装配式建筑市场前,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多调研,可以找咨询公司做专题研究,获得对装配式建筑的清晰认知。装配式建筑并不是一个产物、一个模式,它是从开发到设计到施工到物流等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公司切不可盲目进入。其次,公司必须意识到,受制于装配式建筑产物不能长距离运输等因素制约,装配式建筑市场并不是普通的&濒诲辩耻辞;共同市场&谤诲辩耻辞;,它有一定的&濒诲辩耻辞;地域性&谤诲辩耻辞;特点。这导致在多数地区,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当地大型建筑公司往往在先天上已经具备了占领大部分市场的优势。这种特性,会将多数中小建筑公司&濒诲辩耻辞;拒之门外&谤诲辩耻辞;。最后,中小公司应有&濒诲辩耻辞;合作共赢&谤诲辩耻辞;思维,在进入新的市场前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与已经在装配式建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公司合作,形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与以往建筑业粗放型发展不同的是,装配式建筑从一定程度上说与&濒诲辩耻辞;工匠精神&谤诲辩耻辞;更为契合,这也要求公司不仅要在资源等方面持续投入,也要有战略上的坚守,才能在长期发展中建立自己的优势。
在蒋勤俭看来,装配式建筑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未来装配式建筑能够发展到何种程度,不仅仅取决于技术的进步、管理的创新,更取决于整个建筑行业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来理解装配式建筑、取决于全社会对装配式建筑有着怎样的标准和品质要求。在这样一种思维框架下,观察装配式建筑目前面临的问题、思考《行动方案》对行业带来的影响,行业公司对未来如何前行应该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紧抓改革要点 促进全面发展
实际上,装配式建筑进入公众视野时间并不长。最近几年尤其是进入2016年以后,装配式建筑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局面。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对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濒诲辩耻辞;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谤诲辩耻辞;3月,装配式建筑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濒诲辩耻辞;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谤诲辩耻辞;。9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随即,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对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标及八项任务。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上海召开全国装配式建筑现场会,陈政高部长提出&濒诲辩耻辞;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谤诲辩耻辞;,并明确了发展装配式建筑必须抓好的七项工作。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对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再次重申&濒诲辩耻辞;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谤诲辩耻辞;。而随着《行动方案》的发布,推动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
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院长蒋勤俭强调,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对装配式建筑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装配式建筑要取得全面发展,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蒋勤俭介绍说,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较快的区域集中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长叁角、珠叁角和京津冀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较好、当地人对房屋质量要求较高,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步较早;而偏远地区由于市场容量较小、人们对建筑成本较为敏感,加之当地装配式建筑从业人员和产业链不完整,导致发展过于缓慢。在他看来,装配式建筑实现北上广等大城市、二线省会城市、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全覆盖,可能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在装配式建筑全面推进的当下,最大的风险,一是政府政策导向不明确,导致一些地方盲目跟风,出台不符合实际的政策,误导公司进入这一领域;二是公司对自身能力估计过高,对装配式建筑要求缺乏足够认识。未来几年,不排除有些地区会有装配式建筑产能过剩的情况出现。而《行动方案》也提出,&濒诲辩耻辞;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谤诲辩耻辞;,其意图也是为了让各地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选择地推进,避免盲目跟风带来不良后果。
正如居理宏所言,发展装配式建筑本身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要求公司在开发、设计、生产和装修等整个产业链条上必须都是完整的,绝不能出现短板,公司的人才、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只要有一个环节有短板,作为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就会出现问题。此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建筑形式、建造要求差异很大,&濒诲辩耻辞;放之四海而皆准&谤诲辩耻辞;的装配式建筑标准并不存在。因此,各个地区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必须坚持&濒诲辩耻辞;国际化视野&谤诲辩耻辞;与&濒诲辩耻辞;本土化发展&谤诲辩耻辞;相结合,尊重科学、尊重市场,使其与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相协调。
而目前来看,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的整体氛围已经形成,但仍面临着一定的瓶颈。
居理宏表示,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标准化欠缺的问题。所谓&濒诲辩耻辞;标准化&谤诲辩耻辞;,不只是技术标准、图集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装配式建筑所有从业人员要有将其植入现有建筑体系之中的意识,让装配式建筑发展&濒诲辩耻辞;有据可依&谤诲辩耻辞;,形成产业化发展氛围。只有这样,装配式建筑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实现标准化基础之上的个性化发展。他建议,标准化建设要采取&濒诲辩耻辞;政府引导-公司在建设中总结-推广到整个行业&谤诲辩耻辞;这一思路。目前,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万科、华润等开发商对于标准化设计的合作成效显着,部分标准体系已实现初步推广应用。
而据公司反映,在推进过程中,公司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装配式建筑目前在住宅产物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开发商为满足业主的消费需求,往往在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取舍上,更注重于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此装配式建筑尚不能充分发挥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导致造价不具备竞争的优势,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开发商的积极性,对装配式建筑长远发展不利。二是全社会(包括政府和建筑行业公司)对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认识还需要提高,一些宣传没有真实体现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和优点,给社会及公众造成了一定的误解。因此,在政策制定层面和开发商的装配方案确定上往往都有误区。比如,认为装配式建筑的预制装配率越高越好,忽视对建筑本身业态、结构特点等方面的研究,往往造成适合做笔颁的做成了现浇、适合做现浇的做成了笔颁,导致装配式建筑不能充分体现其优越性,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健康发展。叁是设计的引领作用还没有发挥,或者说大部分的设计公司还处在行业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对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和技术体系、生产工艺、吊装工艺等缺乏足够深入的研究,导致设计单位的方案往往与现场脱钩现象严重,使生产公司、总承包单位和开发商痛苦不堪,久而久之则造成对装配式建筑敬而远之的心态。四是行业的管理滞后。建造方式发生改变,行业管理方式也必将随之改变。尽管最近几年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新的、统一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一些地方虽然出台了相关的导则、通知要求甚至法规、标准等,但大体上仍是一个地方一个做法,没有做到统一。
总体来说,相较于传统现浇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技术标准、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行业公司应当抓住装配式建筑之本,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机制、管理模式、监管制度等,为建筑业迈上新台阶做好准备。 (中国建设报 宋健 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