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娘直播

江苏盐城建企转型升级的调研

  • 来源:
  • 点击量:28,903
  • 发布时间:2012-06-21
  • 分享到:

江苏省建设厅驻盐城调研组


  盐城作为江苏的土地面积第一大市和人口总量第二大市,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和长叁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逐步实施的大背景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建筑业作为盐城市的一项支柱产业、传统产业和富民产业,如何跟上时代步伐、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助推本地工业化、城镇化,提高对全省建筑业的贡献份额,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盐城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盐城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社会经济发展跨上了新的台阶。一是经济实力有了增加。全市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苏北五市的六个全国百强县有三个在盐城;苏北率先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要求的六个县(市、区)中四个是盐城的;去年完成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有756亿元和269亿元;分别增长42.8%和40.6%。二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同步推进,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4%;本地建筑市场容量快速放大。三是省里对新一轮苏北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相当重视,也为盐城在新的起点迈出科学发展新步伐、确保如期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而持久的政策平台。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盐城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现有特级公司一家(盐城二建),建筑强县一个(阜宁),以及一级总承包公司和专业公司42家。盐城二建、盐阜建设(年施工产值超50亿元)、江苏泓建、江苏国丰、江苏建兴、江苏建业、江苏登年达(年施工产值近20亿元至30亿元)等成为盐城建筑业的领头羊。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39.5亿,实现增加值240亿元,占全市GDP的8%,在规模和总量上略低于徐州,保持苏北五市第二的地位。盐城市委、市政府已将建筑业列入考核范围,也为全市建筑业进一步发展增加了动力。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盐城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不足,在全省13个省辖市的排序中处于中等偏下位置(第八位),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苏北另外四个兄弟市近年来建筑业发展的势头相当迅猛,在增幅上赶上或超过了盐城。徐州去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52亿元,是“十一五”以来首次比盐城多出13亿元;利税总额增速为52%,比盐城高出16.4个百分点。宿迁市去年建筑业总产值增幅为47.68%,比盐城高出10.3个百分点。淮安市去年的建筑业总产值仅比盐城少了110亿元。这几个市涌现出来的万年达、华夏、兴邦、大汉等公司的成长性也非盐城的建筑业公司所能相比。由此可见,尽管盐城建筑业在苏北还算领先,但只是低水平的;尽管盐城建筑业在苏北还有优势,但是相当脆弱的。
      二、盐城建筑业相对滞后的成因分析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在第一次创业中,盐城与扬、通地区的建筑队伍一起奔赴省外大庆等地,共同支援国家建设,共同缔造铁军品牌,建筑业发展水平与苏南、苏中大体相当差距很小。
      九十年代中叶到本世纪头十年,在第二次创业中,盐城建筑业改革改制总体滞后也不够彻底,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受到影响,从而在全省区域共同发展的大格局中份量渐轻;苏中建筑业改革改制动手早力度大,再借助第一次创业中积累下来的品牌资源和市场资源,以施工总承包为主打产物,在国内市场上风生水起,在海外市场上亦崭露头角,产业规模巨大,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强势打响,成为江苏建筑业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苏南建筑业既通过改革改制使县以上集体和国有建筑业公司重振雄风,又借助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浪潮汹涌的深厚背景,坚持施工总承包与专业承包并举、守卫本埠市场与拓展外地市场并重、做大产业与做大效益并轨,走出了一条影响力虽不及苏中、但“实惠”领先全省且后劲十足的发展之路。
      今年以来,在第三次创业中,苏南、苏中的少数建筑业公司执时代之牛耳,开始了对建筑工业化的追求和探索。当然,从全省角度看,这些公司还属于“星星之火”的范畴,建筑工业化也仅仅是破个题,欲成“燎原之势”还要假以时日精心培育。盐城与苏南、苏中在建筑业第三次创业的征程中,貌似还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由此可见,盐城建筑业在第二次创业的起跑线上(改革改制)慢人一拍,从而就出现了输人一筹的后果。若积极主动地与苏南、苏中一起站在第三次创业的起跑线上,苏北建筑业跨越发展迎头赶上也是很有可能的。
      叁、盐城建筑业在第叁次创业中的战略选择
      (1)把高水平领先苏北作为盐城建筑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定位。针对盐城建筑业在全省中等偏后、在苏北稍稍领先的现状,要将勇于争先的工作热情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利用盐城经济发展速度可能快于全省和苏北平均水平的有利条件,确立到“十二五”期末,盐城建筑业以较大优势、高水平领先苏北、在全省排序前进1至3名的目标定位,并以此来确立指导思想,选择突破方向,整合相关资源。
      (2)把改变粗放经营方式作为盐城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前提条件。在调研中发现,盐城建筑业公司大多将接受挂靠收管理费作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流经营模式。这一模式以粗放、松散、缺乏核心竞争力为特征,虽然能较快地在量上做大,但在质上做强、在效益上做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这种模式下,公司没有兴趣在人才、科技、装备、机制等方面不断进步,还会引发大量的法律风险和债务风险。不改变这一经营方式,盐城建筑业转型升级根本无从谈起。
      (3)把推进建筑工业化作为盐城建筑业强势崛起的突破口。之所以作出这一选择,是因为:适应全国、全省劳动力人口严重不足的新形势。众所周知,中国劳动人口(15至59岁)供给增长率在2004年首次出现下降,此后用工荒已从周期性的、政策性的、区域性的、行业性的荒,转变为常态性的、全局性的、总量性的荒,而且在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如川、皖、豫也出现用工荒。同全国各地一样,江苏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逐年减少,不仅缺技术工人,也缺普通工人。据《新华日报》报导,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比去年同期减少3.45万人。此前全省已经连续5年出现新增劳动力转移减少现象。在全国性用工荒危机日益深重的条件下,一厢情愿地以为盐城建筑劳务来源充足的观点,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据调查,盐城早在五、六年前就由建筑劳务输出地变为输入地了。解决用工荒的根本出路就是推进建筑工业化,通过使用较少的工人,满足建筑业发展的需求;建筑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由之路。全国乃至全省的建筑业总体而言,迄今仍停留在拼人海战术、拼资源耗费、拼劳动强度的传统阶段。盐城建筑业当然也不例外。要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就必须用工业化来改造和提升建筑业,使建筑业的发展能够更多地依赖于科技进步;缓解资源压力和环境压力。目前,我国建筑的建造、运营能耗已达到全社会终端能耗的40%以上。推进建筑工业化,每年可减少可观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对于发展绿色建筑、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把资质高等级化作为倒逼行业素质提升的根本手段。资质既是公司素质的综合反映,又是市场竞争的准入门槛。盐城建筑业公司虽然数量不少,但特级和一级数量偏少。显然,这种资质状况根本不能满足盐城建筑业振兴的需要。“十二五”期间,盐城的特级公司应达到全省十五分之一以上。目前,盐城建筑业公司出于扩大影响、开拓市场等方面的考量,有四、五家一级公司有志于晋升特级公司,上百家二级公司有志于晋升一级公司。对于这些公司而言,资质升级之路可能漫长而又艰辛;对于盐城建筑业主管部门而言,似应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公司运用倒逼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因为资质升级特别是升特对注册资金、税收、代表工程、工法、专利、国家规范、信息化、各类人才等指标均有明确要求,故而这些公司都会围绕指标下功夫。一旦升级成功,苏北建筑业面临的人才不足、资金短缺、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等问题都将大缓解,同时也意味着公司的管理水平乃至行业素质也上了台阶。
      (5)把确立建筑产业的支柱地位作为政策扶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盐城的苏中地区,大部分市县都将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持;省内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最高的苏南地区,亦有一些县市如溧阳、高淳等将建筑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盐城至少有一半以上区县市可以将建筑业列入当地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中。徐州市政府在去年省政府召开全省建筑业工作会议之后,及时将建筑业作为五个千亿级产业之一来培育的做法,值得盐城各级政府学习借鉴。盐城部分县市原来也有一些比较具体的扶持政策,但总体而言多没有上升到支柱产业的地位。因此,要有意识地落实省建筑业工作会议精神及相关扶持政策的有利时机,尽可能地将建筑业列入支柱产业,从而动员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行政资源,为盐城建筑业在第三次伟大创业中迎头赶上全省步伐,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6)把南北挂钩的高效化作为助推盐城建筑业的重要抓手。前年以来,江苏省建设厅推进苏南、苏中与苏北在建筑业方面的南北挂钩,在苏南、苏中和省属精选了50家优势公司,对苏北62家有较强成长性的公司进行帮扶。盐城的几家建筑业公司也因此受益良多,这一举措已为盐城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外在动力。在这项工作已经展开的基础上,盐城有关部门要研究出台相应的办法措施,力求让挂钩双方互惠双赢,从而增强南北双方挂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
 

×
关注媚娘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