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产蝉辫;(二〇〇八年叁月二十八日,根据录音整理)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衷心祝贺媚娘直播专家委员会成立,祝贺叶可明院士、王俊院长分别担任主任和常务副主任,祝贺他们二位和其他各位副主任经过大家的推选,今后来指导这个委员会的工作。刚才慧娟同志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质量安全司讲了话,叶主任和王副主任都表了态,吴涛副秘书长把成立专家委员会的宗旨和有关情况也给大家做了介绍。几位同志的讲话,讲得很全面,我都同意。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苍产蝉辫;这方面的专家,我简单讲点意见,供大家参考。我们常讲,建筑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要确保工程质量。从当前我们国家地少人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这样一个国情出发,还应该有一个主题,就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要大力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建筑。因此,我看建筑活动是不是可以说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工程质量,全寿命周期的工程质量,在全寿命周期里要保证建筑物设计功能的充分发挥。这是我们搞建设的一个永恒主题;同时,我们还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建筑活动中实现省地节能和环保的目标。这不是一个短时间的政策,恐怕应当把这个认识提升为建设活动的又一个主题。实现这两个方面所确定的目标,关键是什么?关键是要依靠技术进步,通过技术创新,通过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建筑业这个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来实现。这就要靠以今天在座专家为代表的建筑界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发挥最大的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今天借这个机会,对专家委员会的工作提点希望。我想讲六个字。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苍产蝉辫;第一,参与。刚才几位同志列举了很多工作,都希望同志们积极地参与。就拿工法来说,去年各地各公司申报了800多项,最后批了368项。一年叁百多项,数量不可谓不大,我们要高度关注工法的质量,对于工法的评审还是要更加严格。其他有关建筑科技方面的一些咨询活动,也都要靠在座的专家和广大建筑业的科技工作者来开展。大家既然被聘为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就希望要一如既往地,或者说比以前更加积极主动地来参与协会或者是部里委托协会承担的建筑科技方面的各项咨询活动。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第二,共享。我们为什么要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要加强整个建筑业和建筑界科技力量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种交流活动,包括不同类型的研讨会、座谈会等等,实现信息的共享,经验的共享,建筑科技成果的共享。中国这么大,各个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建筑业在各个地区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如此。因此,要想提升整个建筑业的水平,那就要靠全行业实现技术进步。希望专家委员会能够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成果的共享,经验的共享。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第叁,责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当前的建筑科学技术尽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建筑领域里我们办不了的事情确实已经不多了,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差距。我们在开展当前这样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建设的同时,付出的资源代价、环境代价是巨大的。我们是以付出巨大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实现了建筑业的增长,实现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这样大规模的建设。这一方面很值得我们骄傲,因为这是改善民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住有所居嘛,但代价也实在太大了。我觉得在这方面建筑科技领域的呼声不高,声音不大。我们一线的施工专家们都在闷着头干,只要你能设计出来,我们就能建得成。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新时期的建设者,作为一个中国建筑领域里的科技工作者,作为中国建筑领域里的一个专家,我们的社会责任履行得怎么样呢?如果大家同意我所讲的,我们这些成绩是在付出巨大资源、环境代价的基础上取得的,是难以为继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那我们的声音在哪儿?我们的建议在哪儿?我们为国家提供的技术政策咨询在哪儿呢?说老实话,对于&濒诲辩耻辞;参与&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共享&谤诲辩耻辞;这两项任务就是不成立专家委员会也能够完成,也都在办理。成立专家委员会,我心里想得最多的就是这第叁项任务。我们建筑领域里的科学技术精英要有一种危机感,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我们在建设美好家园的同时,不能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我不是说这些年来大家没有提出过这个意见,当然是提过,在人大也好,在政协也好,在各个领域都提出过,但我的看法是这个声音还不够强大、不够响亮。如果从客观效果上来说,恐怕还没有引起有关方面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没有引起有关方面和社会各界的共鸣。为说明这个观点,我举个例子,也是这几年我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建筑竣工面积接近20亿平方米,城乡大体上各占一半,城市多一点儿,其中住宅大概有6亿平方米。这样大规模的建设量,有一个情况令人非常震惊、非常焦虑,就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建筑钢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比国外低一到两个等级。这对于钢材和混凝土的浪费是巨大的。有人作过统计,假如使现有30%到50%的建筑钢材强度提高一个等级,就可以节约四、五百万吨钢材。生产这四、五百万吨钢材需要多少矿石,需要多少燃料?因为我们的钢筋等级太低了,就要多用五百万吨钢材。我粗算了一下,把五百万吨钢材从钢厂生产出来,运到各地区工地的平均运距按一百公里计算,那就是五亿吨公里。为了这五亿吨公里的运输量,要多修多少公路,要增添多少运输工具,要耗费多少能源呀?我这里还只仅仅是讲了运输这一步,就是钢材生产出来以后运到工地上。至于钢材的生产过程,从采矿到生产,那对能源的浪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我还都没有说,就造成了这么大的浪费和污染。所以,我一再强调,我们在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同时,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这个问题我们不是没有能力解决,而是长期重视不够,因此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冤枉了,太不应该了!我们现在所用的建筑钢材和混凝土,在国外早就不用了,好多年前就不用了。如果抓好这件事,就可以有效地产生节能减排的效果、省地的效果。诸如此类的问题,涉及到整个建筑业,涉及到全国建设的全局,都应该纳入专家们的思考范围,这就是社会责任。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苍产蝉辫;我建议叶主任、王副主任以及今天在座的各位专家,要选择一批对全行业的技术进步,对整个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对于提升建筑业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大问题,调动组织全行业科技方面的力量,每年集中研究一、两个问题,向国家提出有份量的、具有高度实用价值的技术政策建议。国家搞大的决策,没有技术支撑是不行的。这是我们的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同志们,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功莫大焉。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今天我就送给新成立的专家委员会六个字:参与、共享、责任。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拜托了,谢谢大家!&苍产蝉辫;